心流文学>玄幻小说>白手江山 > 第1章 乱世出英雄
    公元223年,汉昭烈帝刘备在白帝城为太子刘禅讲述悠悠往事,几度哽咽,泪湿眼眸。

    天下大势,盛极必衰,普遍规律。西汉从宣帝中兴后,一代不如一代。东汉从和帝中兴后,一个比一个拉胯,尤其是汉桓帝、汉灵帝。

    公元168年,荒婬的汉桓帝累死在床上,享年三十六岁。汉桓帝虽然阅女无数,可惜小蝌蚪质量太差,竟没能孕育出一儿半女。最终皇后和国丈一合计,矮子里面拔将军,选择了皇室宗亲刘宏继承大统,称为汉灵帝,改年号建宁。

    这一年幽州涿县有个八岁男孩正与几个小孩在桑树下玩摔跤游戏,由于身子薄弱,他最先被摔倒在地。众人纷纷嘲笑他耳朵大得像只猪,小男孩怒气冲冲,跳起来指着自家旁边桑树说:“你们不要得意,将来我刘备一定会坐上这样的华盖车,你们只能打牛腿!”

    恰巧一个中年男子路过,听得一清二楚,急忙跑过来捂住刘备嘴,神色惊慌。他就是刘备的叔父,名叫刘子敬。刘子敬四处瞅瞅,急忙拉着刘备到了一旁,蹲下来语重心长道:“你这小娃儿,这种犯忌讳的话,谁教你说的?被人听到了,是要杀头的!”

    刘备早年丧父,一直跟随母亲生活,多亏叔父照顾,所以对这个叔父还是有点敬畏的。他急忙辩解道:“叔叔,是一个道士说的!”

    刘子敬一愣,回头望着大桑树,逐渐想起了一些往事。半年前有个算命道士路过涿县,曾经当着众人面指着桑树说:“这桑树高有五丈多,从远处看上去就好像车盖一样,一看就不是凡间俗物。贫道掐指一算,这家要出贵人啊!如果有女,必能嫁入富贵家;如果有男,必能封官拜爵。”

    刘子敬望着桑树西北角刘备家宅,又瞅瞅眼前刘备,暗暗惊叹。刘备虽然一穷二白,但人穷志不穷,不禁令刘子敬刮目相看。

    这一年沛郡谯县也有个十四岁少年,正埋头读书,手里攥着一个金玲珑。这玲珑是他祖父赠给他的,他依稀记得一些。那一年他才五岁,第一次随父亲入宫拜见祖父,却是最后一次拜见他。

    那时二人进了长秋宫,被一个小太监领到附近一处斋院。两人侍立一旁等了许久,这才听到门外传来一声咳嗽,接着一个年约六十的老者拉着他跪坐案几北面。

    “阿瞒,你几岁了?”老者有气无力问。

    小男孩眨着小眼睛,歪着脑袋,掰着手头算算,“禀祖父,孙儿五岁了!”

    这娃娃正是曹操,他父亲是曹嵩,眼前的祖父便是大宦官曹腾,曹腾因为服侍了四位帝王,被封费亭侯,拜大长秋,执掌皇后宫中事务。

    曹嵩忙跪拜,神色极为恭敬道:“孩儿拜见父亲!”

    曹腾面色暗黑,咳嗽不止,宛如病入膏肓般。他一边轻咳,一边摆手道:“起来吧,嵩儿,陛下新即位,时机正好。咱家已经向陛下建言,准备将你从司隶校尉调任为大司农,执掌朝廷财赋收支。好好干,不要让咱家失望!”

    大司农可是个肥差,手握国家财政大权,动动小指头,那可是几个亿的差距。曹嵩大喜,忙跪拜,“儿子一定不负父亲期望!这次儿子来不光为了自己,也是为了阿瞒。他已经五岁了,希望父亲放在心上。”

    有个当官的爹就是好,五岁开始铺路,曹操赢在了起跑线啊!

    曹腾叹气道:“阿瞒的事咱家一直放在心上,等过几年再说。过几年先让地方给他举个孝廉,再到京城当个郎官,仕途平步青云,不用担心。只不过咱家怕是看不到了,今后阿瞒的事就交给你了。记住,少结仇家,广交朋友,才能做棵万古松。”

    曹操身为官三代,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。父亲曹嵩是大宦官中常侍曹腾的养子,仗着曹腾的势,曹嵩多年为官,生财有道,实现了人生第一个目标:先赚他一个亿!

    家里有钱又有势,曹操这小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惬意,他任性好侠,放荡不羁,不喜欢经营买卖,只喜欢舞刀弄枪。虽然结交了不少乡邻里党,却受到士人逼视,很多人都认为他没有什么才能。

    几年后,瘟疫肆虐黄河两岸,其中冀州最为严重。当时的冀州地域不小,南到黄河,北到海河,西到太行山。由于朝廷救治不利,导致流民遍野,死伤无数。

    这一年巨鹿有个男子手拿九节杖,穿着道袍,四处行医治病。他设坛祭拜,手里捏着符印,口里念念有词,随后烧了符印,待符印刚烧一半时,将符印丢入药汤碗中,然后指着药汤碗说:“贫道叫张角,精通医术,是专程为你们驱邪避灾的。如果你们肯喝下这神水,保管药到病除,百病不侵!”

    张角有两个弟弟,一个叫张宝,足智多谋;一个叫张梁,孔武有力。三人济世救民,四处行医,逐渐声名鹊起,积累了一批信徒。

    当时天灾不断,人祸不绝,张角聚集张宝、张梁一起商议大事。张角忧心忡忡道:“天下百姓被瘟疫困扰,生死悬于一线,朝廷却不顾百姓死活,醉生梦死。这个时候咱们要一边救助百姓,一边传播《太平经》。只要百姓能明白《太平经》大义,必定人人揭竿而起,反抗朝廷暴政,拥护太平大道!”

    张宝欣然同意,“大哥说得对,《太平经》是太平教的立教根本,也是开启百姓智慧的钥匙,更是反对暴政的利器,只要咱们握住了《太平经》,不愁大业不成!”